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点击数:

国家级一流专业 | 广东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名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点关注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本专业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并重,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软件与硬件兼备,装置与系统结合,是一个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在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新能源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本专业自1958年创办以来,已培养近万名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高级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领导、骨干和中坚,在电力、制造和信息技术等重点工业领域为广东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

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

建有“电气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所依托学科建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专业发展情况

1958年,原广东工学院电工系始创“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同年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广东省内最早的电气工程类专业,也是全国最早的电气工程类专业之一;1966年至1971年,学校迁往韶关,本专业停办;1971年,本专业调整到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1988年,我校复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恢复招收本科生;1999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将“电气技术”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合并调整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广东省名牌专业;2006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广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获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015年,“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同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培养目标

面向电气工程领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在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新能源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具有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良好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具有对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具有组织与实施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追求与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专业核心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了基于“三大基础、一个领域”的“金字塔结构”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四大类。其中,人文社科基础培养学生生活广度,自然科学基础培养学生学术深度,专业基础涵盖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完成运用知识能力的基础训练,专业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从而使专业技能培养逐步进入领域前沿,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习课程包括经济决策、工程管理、工程伦理等人文科学素质基础知识;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电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等电气工程专业领域。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以智能电网与新信息技术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为专业方向,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遵行成果导向教育(OBE)“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建立了“集成创新、系统思维、职业素养”为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能力为导向、综合实践为抓手,构建了“电气专业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特性分析”、“电气课程设计”四大核心课程群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施“三综合三提升”的能力渐进培养路线。

 

专业实践环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生产实习、电工技能实训、电机修理实训、工程训练、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基础实训、高级语言应用实践、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电气测试技术课程设计、电器与PLC技术实训、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专业学生具备的特质

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基础知识,具备建模和分析能力;

运用信息学科理论和技术解决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系统思维和集成创新能力。

 

专业师资力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讲师12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教师20人,有工程实践经历教师30人。

 

就业去向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进入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及下属各地市级供电局等供电企业的毕业生约43%;进入中广核、五大发电集团及下属发电厂等发电企业的毕业生约11%;进入华为、施耐德、西门子、电力设计研究院、三大电信运营商等电力设备研发制造、工程设计、信息服务等相关领域企业的毕业生约30%;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约占16%

 

办学经验与特色、教学成就

“新工科”导向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BE)和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教育理念,以智能电网与新信息技术融合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领域专业人才支撑。

专业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职业规划、继续深造意向等因素,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个性化综合能力的培养。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汇集政府与企业资源,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面向智能电网与新信息技术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专业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建有“电气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国家与省级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了“电力电子技术”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三进三升”电气信息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被《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知名校友

杨达开,1965年毕业于我校电工系,1996年创办佛山市顺德怡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设立“广东工业大学杨达开奖学金”,被评为第一届“感动广工大”人物。

 

吴希荣,1968年毕业于我校电工系,原广东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党委书记,广东电力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人大常委。

 

张荣桐,1968年毕业于我校电工系,原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局长、党委书记,1988年支持学校复办电力专业,为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昌环,1978年毕业于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2007年创办广东政和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任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校友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黄松波,1996年毕业于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授级高工,现任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党委书记。

 

林敏鑫,1998年毕业于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深圳市深龙英才、工商管理博士、高级工程师,多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深圳市科创委科技项目,拥有专利17项;现任深圳市深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捷建,1998年毕业于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科创委专家库专家,高级工程师,国家行业标准《JBT 6760 - 2015 步进电动机驱动器通用技术条件》第二起草人,在行业双百期刊发表论文5篇。现任上市公司雷赛智能(002979)高管、党支部书记。

 

陈盛燃,2001年毕业于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党委书记。

 

陈全,2002年毕业于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国家消防监督领域高级工程师,中国消防协会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辞,2011年毕业于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瑞典隆德大学Researcher,在两个著名国际期刊分别担任Subject EditorAssociate Editor。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加坡-瑞典联合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已发表论文41篇,其中5篇入选全球高被引论文,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